以科技創新為引擎 為企業可持續發展提供內生動力
到 2020 年,中東部和南方地區陸上風電新增并網裝機容量將達4200 萬千瓦。如何在低風速環境下提高風能利用率,降低度電成本,是整機制造商面臨的重要課題。聯合動力以市場為導向,積極謀篇布局,不斷實現核心技術突破,打造極具競爭優勢的產品,持續發力低風速領域。 2016年,聯合動力廣西大容山項目、華南黃甲嶺項目、湖北廣水中華山項目、江蘇黃海項目分別以年可利用小時數3285h、3235h、2938h、2635h居所在?。ㄗ灾螀^)陸上風電場第一名。這一系列成功,是聯合動力深度聚焦客戶價值,通過不斷的技術進步,降低度電成本,為客戶帶來更大收益的縮影。低風速地區具有靠近負荷中心,能夠實現風電就地消納的優勢,但由于南方低風速地區地形復雜,能量密度較低,對風電機組的技術和配置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聯合動力看來,基于客戶需求的創新,加速優勢產品迭代,保持強勁發展動力,是企業立足之本,也是堅持的方向。2015 年聯合動力推出2MW-121機型,新一代的2MW-121性能更優異、度電成本更低,通過了中國船級社型式認證,其技術成果被中國電機工程學會鑒定為國際先進水平。截至目前,聯合動力累計獲得新增授權專利703項,發明專利157項,2016年分別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中國電力創新一等獎和中國國電集團科技進步一等獎三個重量級獎項。在做精做優2MW平臺機型的同時,聯合動力穩健布局海上風電,并取得積極成效。廣東省第一個海上風電項目—珠海桂山海上項目即采用了聯合動力3MW級海上風電機組。
創新經營管控模式 深挖企業增長潛力
面對風電行業日益加劇的市場競爭,聯合動力堅持以質量效益導向,開展管理模式創新。建立以客戶需求為導向,面向產品全生命周期的協同管理機制,圍繞及時供貨、質量保障、服務時效、新產品研發等重點工作進行有效橫向分解,加強各部門協同聯動,逐步打破“部門墻”,形成“1+1>2”的工作效能。強化產品質量控制,建立基于業務過程控制為核心的質量管理體系,獲得了國際權威機構UKAS及國內唯一的認可機構CNAS雙重認證證書,運行機組故障率三年來累計下降91%,運行穩定性實現了重大突破。重視提升生產精細化水平,借助信息系統建立以客戶需求為導向,訂單驅動生產的管理模式,實時跟蹤項目信息,實現精準計劃。借助統一的信息管理平臺,整合公司內外供應鏈資源,降低成本,實現快速交付。通過ERP系統和PMS系統的對接,實現部件信息可查詢與追溯,提升協同效率和服務。
創新服務管理模式 服務時效顯著提升
隨著風電智能化運維管理的逐步推進,基于大數據的風電后市場將成為風電企業競爭的核心。聯合動力精確把握市場脈絡,基于標準化的運維服務體系,實現一站式和標準化服務體系,服務質量達到國際標準,通過了國際TUV服務標準體系認證。探索建立“故障樹”和“缺陷樹”檢修管理辦法,目前故障樹已可覆蓋95%以上的故障。率先在行業內提出“臺套檢修”思路,嚴格控制停機時間,加快服務響應速度,單次故障處理時間三年累計下降67%。充分運用云計算、大數據技術將數字化風電場電控系統與云平臺遠程監控支持系統進行深度融合,實現數字化風場智能診斷、預估、升級和機組之間的協調控制,有效提升風電機組可靠性及機組性能。利用“云平臺”風功率預測系統等信息化手段,提前預判大小風季,據此制定檢修計劃,利用小風空擋完成檢修工作,確保在大風季多發電,為業主創造效益。
十三五期間,開發低風速區風場是我國風電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聯合動力依托市場需求,啟動了一系列低風速風機關鍵技術的研發工作,通過不斷提升風機在低風速、高切變地區風能利用率等措施,進一步提高風場經濟效益,為客戶創造更大價值。
日新之謂盛德,聯合動力將堅持以創新驅動發展,不斷開發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產品,為我國風電產業的發展貢獻更大的力量。